隨著國外先進工業設計的引進,中國在消化吸收這些技術和實際操控引進設備上也走了不少彎路。而近年來,業內人士逐漸提升了在GMP改造中提高國產制藥裝備采用比率的意識。
隨著GMP的實施,在藥機行業中一些缺乏資金、效率的小藥廠將淘汰出局,由此加深了業界對新版GMP改造中出現的新詞“進口依賴癥”的認識,以及引發了對國產裝備與進口裝備選擇之爭。
有關專家表示:擺脫“進口依賴癥”不僅僅是民族自豪感的需要,也有助于減少資金耗費風險,以及可能引發的資源、技術甚至市場等方面的產業安全風險。因為一個產業的核心制造技術如果完全依賴進口,那對于這個產業的未來發展是非常危險的。
據悉,目前藥品制造企業仍對國產裝備在滿足2010版GMP改造需求的性能后能否足以比肩進口裝備顯得信心不足。不過,值得注意的是,在已經通過認證的企業中,運用國產制藥裝備的企業正呈現出增長態勢。
行業專家指出新版GMP不強調投入資金,也是不希望企業再交更多的“學費”。有制藥企業負責人表示,他們在新版GMP改造中用的都是國產裝備,因為引進整體進口設備,一方面價格昂貴,另一方面在調試和理順操作運營風險控制上,也耗費了更多時間和精力。
隨著藥機行業的不斷發展,在新版GMP改造中,國產裝備的比重正在逐步增加,相關制藥企業應該順著這個趨勢,加大對國產藥機設備的應用,從而促進國產制藥裝備行業的繁榮發展。
雖然我們與發達國家水平還是在‘爬’與‘跑’的比較層級,但不能否認發展的空間很大,其實本輪‘裝備競賽’已經遠遠超出錢的比拼,而重要的是智慧和技術的較量,誰能把握現在的變革,誰就能把握產業未來。
本文分享地址:http://www.chinairn.com/news/20140606/140325383.shtml |